對于青州百姓,正往京都來這件事,夏遙也給出了意見。
這些百姓是以逃命和認為京都的人能幫他們救他們才來的,若是朝廷不管,少不得是會引起動亂的。
既然知道他們要來,那就要做好準備,而不是一味的關閉城門,不準他們進城。
可以提前準備帳篷,在城外準備好帳篷,將有病和沒病的分開隔離,有病隔離開統一治療,沒病的就隔離觀察。
若是等京都的時疫控制住后,這些沒有感染的人便可以入城。
但是入了城后,也要居家觀察三日,才可以出門。
啟帝采納了她的建議,讓戶部去調集帳篷。
全城禁嚴后,大街上都沒人了,商鋪紛紛關上了門,一時間整個京都都被籠罩在了黑色的陰云之中。
夏遙認為這些感染上時疫的病患,應該要集中隔離管理集中治療,大夫也集中在一起,這樣病患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。
于是,啟帝便下令,將京都城中的驛館作為集中隔離點。
這驛館很大,可以同時容納上千人居住。
同時夏遙也建議啟帝,直接通過朝廷以市價收購藥鋪和藥商手中的藥材,然后由朝廷統一管理和調配。
經過一晚上的收拾,驛館被收拾了出來,官差便沿街敲鑼打鼓,讓有發熱,咳嗽,上吐下瀉的病人,都前往驛館,由三王妃和太醫院以及京都其他大夫組織的醫療團隊,統一進行醫治,而且還是免費醫治。
蕭謙的藥房屯著大量的藥材,就等著坐地起價呢,這個免費醫治打了他個措手不及。
這都免費醫治了,這京都之中又哪里會有人來買他的藥材了,最后也只得在朝廷安排的人上藥鋪采買藥材時,把囤的藥材都賣給了朝廷。
但即便是免費治療這樣,卻只有極少的病人,走出家門前往了驛館。
因為這些有可能染上時疫的人,怕讓他們去驛館,不是給他們集中醫治的,而是讓他們集中等死的。
夏遙看著來到驛館的病人,深知京都染上時疫的人絕非這幾十個。
在和太醫院的御醫們商量后,她們決定親自上門勸說。
夏遙帶著兩名大夫來到他們曾經來看過病的人家門口,苦口婆心地勸說。